醫療廣告、誠信、稅收等事關民營醫院發展的生死劫的出現,讓民營醫院也隨之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曾被寄予厚望的民營醫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都背負著“醫療改革試水者”的重任躑躅獨行。而危機也在不斷沖擊著這個稚嫩的行業群體。
稅收生死劫
“稅收問題正體現了制度設計對民營醫院的歧視。”溫州康寧醫院是一家在精神病治療領域負有盛名的專科醫院,其院長管偉立在談到民營醫院稅收問題的時候呼吁,國家應該在稅收上對公私平等。
管院長所說的“歧視”,是指2000年八部委《關于城鎮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指導意見》,以及隨后的《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醫療衛生機構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中的有關規定。 文件中規定,對營利性醫療機構取得的收入,按規定征收各項稅收。但為了支持營利性醫療機構的發展,對營利性醫療機構取得的收入,直接用于改善醫療衛生條件的,自其取得執業登記之日起,3年內給予一定的免稅優惠。
而2005年,按照國家3年免稅期的規定,大部分民營醫院都到了納稅的時候。
據中華醫院管理學會民營醫院分會秘書長趙淳介紹,目前全國近4000家民營醫院,占有的醫療市場份額僅為3%至4%,實現的利潤也遠低于公立醫院。按照行業組織的統計,目前國內公立醫院的平均利潤率約為25%,而民營醫院平均利潤率只能達到10%至15%。如果再要承擔8%的稅收負擔,很多民營醫院將面臨著無利可圖甚至虧損的前景。
免稅期過后,民營醫院承擔的還不只是稅收負擔。新疆佳音醫院院長黃衛東談到,佳音醫院今年3月份正式進入征稅期,結果他發現除了要去稅務局交稅外,其他各種各樣收費項目也接踵而來,因為“既然你是按工商企業交稅,那就同樣該按規定交費”。
中國院長決策研究中心主任周志奇指出,民營醫院設立是先需要取得衛生部門的執業許可證,然后按照設立公司的手續到工商部門進行登記,稅務部門也就按照服務業的標準對民營醫院進行征稅。所以民營醫院不但沒有財政補貼,還要承擔8%左右的稅收義務。雖然民營醫院自取得執業登記證之日起,享受有條件的3年免稅待遇,但大部分民營醫院在取得執業登記證后至少要花上兩年時間才能正常運作,要收回投資則需要5~8年時間。所以3年免稅期一過,很多民營醫院還沒有或剛剛從經營性虧損中擺脫出來,這個時候面對較高的稅收,經濟壓力就會增大,往往導致民營醫院出現生存危機。
廣告生死劫
廣告已經成為民營醫院的重要營銷手段,許多民營醫院的院長承認,廣告宣傳費是其經營中考慮的重要因素。但是一些統計資料顯示,在我國涉嫌虛假的醫療廣告中,80%以上來自民營醫療機構。
今年兩會期間,醫療廣告再次成為眾矢之的,多達80件的提案直擊醫療衛生廣告市場的混亂局面。3月7日上午,在政協會議醫衛界委員聯組會議上,時任衛生部常務副部長的高強表示“醫療廣告要取消”,并透露衛生部正擬訂相關方案報國務院。
據了解,由于民營醫院基本都不是醫保定點單位且缺乏國有大型醫院的知名度,日子并不十分好過。從全國范圍來看,3億多建立了個人賬戶享受醫療保險的城鎮職工,就醫范圍被“限定”在了國有醫院。多數民營醫院吸引顧客的手段基本以廣告為主,但即使這樣,門診量也還是太小,大部分民營醫院是在虧損狀態下勉強經營的。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民營醫院分會的調查也說明了民營醫院急缺客源的狀況。調查顯示,民營醫院資產“兩頭小中間大”,資產在100萬~500萬元的最多,資產在3000萬元以上的僅占7%左右;民營醫院床位基本在50~300張,大于500張的只占1.6%,日門診量在100人次以下的占一半以上,年手術量大多在100~1000臺。
據悉,實際上北京和上海等城市早在2001年就已經采取措施停止了醫療廣告的審批,這些原本針對游醫的措施已經給民營醫院造成了很大壓力。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民營分會秘書長趙淳指出,取消醫療廣告的方案如果獲批并實施,對一大批以“成也廣告、敗也廣告”為主要運作手段的民營醫院無疑是一個致命打擊。
有近20年國營醫院管理經驗和5年民營醫院經歷的長安醫院院長莊祖才則擔憂的指出, “國營醫院牌子老,群眾對他們的專科、設備、服務等都了解得很充分,因此病人來源是自然性的,而民營醫院起步晚,他們的病人是廣告性病源,民營醫院只有通過廣告才能告之患者它的存在,進而吸引病人來看病。不允許民營醫院做廣告就意味著其虧損的風險加大,生存的幾率減少。”
誠信生死劫
誠信危機從民營醫院誕生的第一天開始就存在,而在2005年,民營醫院的誠信危機前所未有的開始爆發了。
中國院長決策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項調查著實令人擔心:在1500名從未到民營醫院看過病的受訪群眾中,有61.3%的人明確表示“印象中大部分民營醫院社會公信度差,不值得信賴”;只有8%的人表示在“小病”情況下愿意到民營醫院就診,而愿意到民營醫院住院的比例則更低。
部分民營醫院的虛假行為,引發了全行業的誠信危機,民營醫院整個行業已經到了生死存亡關頭。
“民營醫院發展到今天,除了與我國人口多、醫療資源不足的特殊國情有關外,更與政策制定者有關。”中華醫院管理學會一位專家認為,“現行的或者是過去一些人倡導的市場化醫改方向,讓一些一心追求短期回報的投資人進入這個公益行業。此外,在監管不完善的情況下,由于私立醫院發展缺少一個公平的環境,也導致了一些人投機鉆營。”
趙淳認為,“隨著稅收、廣告、誠信等問題的出現,以及政府主導型的改革方向的逐步明確,今后能留下來的民營醫院,一類是那些真正熱愛醫療事業,資金雄厚且做好長期投入準備的高端醫院,一類是技術力量雄厚、特色鮮明的專科類醫院。”
越來越多的民營醫院經營者已經意識到了民營醫院面臨的危機。四川60多家民營醫院締結“誠信聯盟”,上海長寧區的20家民營醫院向社會做出10項誠信承諾,湖南30多家民營醫院、機構聯合發表了“民營醫院誠信宣言”。而6月18日,在廣州召開的“2005中國民營醫院年會暨誠信發展論壇”上,參會的300多家民營、合資醫院聯合簽署了《中國民營醫院誠信宣言》并制定民間行業自律規則,以改良中國民營醫院生存與發展的環境。另外,這些民營、合資醫院還在稅收問題、廣告投放兩份建議書上聯合簽名,并遞交國務院相關部門。一位參加簽名的民營醫院院長認為,“民營醫院的經營環境十分嚴峻,毫不夸張地說已關系到了行業的生死存亡,所以行業必須尋求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