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的競爭優勢正在弱化,企業壓力加大,訂單和產業向境外轉移速度加快。”在4月15日第113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廣交會)開幕新聞發布會上,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劉建軍強調,當前形勢倒逼外貿企業轉型升級,需努力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
新興市場抬頭
我國新公布的2013年一季度GDP低于市場普遍預期,增速僅為7.7%,比上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環比增速也由上季的2.0%回落至1.6%。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隨著各類要素成本上升,國內勞動密集型企業面臨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同質化競爭,訂單及產業均有向更低人力成本國家轉移的趨勢。同時,歐美高端制造業回流的倡導也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
劉建軍坦言,世界經濟復蘇仍存在不確定性。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總體企穩回升。美國經濟緩慢復蘇,歐債危機總體進入可控水平,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平均增長率將達到3.5%,比去年提高0.3個百分點。雖然今年國際經濟形勢好于去年,但全球經濟總體仍在低位運行,日元、英鎊大幅貶值,國際市場需求依然不足,發達經濟體經濟總體疲軟,新興經濟體增速普遍放緩,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加劇。
據悉,本屆廣交會到會采購商人數預計能保持穩定。初步估算,來自美國的采購商數量大約持平,歐洲的采購商參會數量有所下降,而來自新興國家的采購商,尤其是南美和非洲有所增加。近年來,新興市場采購商數量在不斷攀升,目前新興經濟體占出口市場的比重上升到20%,廣交會也在不斷增加對新興市場的招商力度,馬來西亞、印度、俄羅斯等潛力較大的新興市場更是被著力拓展。
在醫藥展方面,本屆仍以醫療及家庭保健器械類企業為重頭。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以下簡稱醫保商會)提供的數據,廣交會醫療及家庭保健器械類展位數量逐年增加,約占展位總數的70%,中藥及保健食品類企業展位約占展位總數的24%,西藥類企業展位約占展位總數的6%。其中,品牌展位占展位總數的15.6%。
電子商務接力
在113屆廣交會開幕當天,依托廣交會數量龐大的真實采購商的廣交會電子商務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劉建軍表示,該平臺將是廣交會唯一指定的電子商務業務的官方網站,原網上廣交會數據將逐步遷移。
據廣交會副主任、外貿中心副主任王潤生介紹,該平臺有別于其他B2B的定位是:打造“以成交為導向的高可信電子商務平臺”。鑒于國際貿易B2B業務的復雜性及供采雙方互不信任的現狀,廣電商借助政府、廣交會、銀行、商會、電商及信保等各領域的參與,提出了“廣電商信用指數”概念。
分析人士指出,該平臺最大的優勢在于真實有效的采購商資源優勢。由于廣交會采購商采用唯一護照實名制,同時配合電商平臺的誠信評估體系對客商采購信用終身跟蹤評估,因此保證了采購商均為真實有效的國際買家,營造真實可信的貿易環境,打造高可信的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平臺。分析人士指出,這種模式將使醫藥領域的交易具有更加真實的基礎和可靠的資訊,從而激發成交額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