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臨床報道 > 正文 |
災區孩子“假性堅強”不容忽視 【?2008-06-03 發布?】 臨床報道
據6月1日《廣州日報》報道,廣州市兒童醫院心理醫生汪玲華是最早來到德陽市的專職兒童心理專家,災區兒童的表現比她預想的要好,但一種憂慮也時常困擾著這位兒童心理專家——各種外援力量和媒體宣傳都渲染“孩子們要堅強”,也看到很多孩子積極向上的閃光一面,但有可能這只是“假性堅強”。心中的脆弱和創傷被暫時擱置了,但不代表以后不發作。 是的,我們從災區的孩子身上看到了“堅強”——朗錚、薛梟、李陽、康潔、高瑩、馬志成、楊杰、雷楚年……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少年強”的新內涵。有媒體認為,欣喜中,我們屈指細數那些曾經擔心失去的品質:勇敢、堅強、善良、樂觀、感恩、孝順、友愛…… 是的,災區孩子的堅強賦予了“六一”新內涵。正如6月1日《廣州日報》評論文章《災區孩子詮釋“六一”新內涵》所說,今年的“六一”兒童節注定與往常不盡相同,我們在為那些不幸孩子傷痛之時,同時又為他們在災難中表現出來的堅強和勇敢而淚流滿面、感慨萬千。在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這些孩子用他們的表現和精神,為兒童節注入了新的文化內涵,而這種內涵即是延續了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 是的,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為災區孩子的表現而自豪,然而,專家所憂慮的“假性堅強”是否存在?孩子心中的脆弱和創傷日后是否會發作? 是的,給災區孩子心理療傷在第一時間開展,并有所成效。但是,我們決不能因為災區孩子的堅強而放松對他們進行長期的“心靈療傷”。心理學家、全國第一位災害心理學女博士董惠娟發現,唐山大地震雖然已事隔多年,但很多人心中的創傷仍未愈合。這類創傷會導致延遲出現和長期持續的應激障礙,其主要癥狀有:病理性重現、夢魘連連、持續性警覺性增高和回避,以及對創傷經歷的選擇性遺忘,對未來失去信心。 在心理救助方面,誠如董惠娟所認為的,“建立、健全災后心理衛生救援制度,是做好災后心理救助的根本。”在保障災區孩子早日走進校園上,已采取了災區學校的重建以及全國幫助災區復課等措施,并且各地在接收災區孩子時,學費、書費、住宿費一切費用全免。但他們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仍需要用制度來保證。政府、社會有責任讓災區的孩子在持續的愛的呵護下成長。
《上海醫療器械批發》產品推薦
|
合作支持:中華醫學會 |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家用護理器械商城 | 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 | 醫學裝備協會 |
刊登廣告 | 友情鏈接 | 廣告代理商加盟 | 關于美迪 | 法律聲明 | 隱私保護 | 網站地圖 |
把美迪網放進收藏夾 把美迪醫療網介紹給我的朋友 給美迪醫療網留言
美迪醫療網廣告業務聯系:021-51601230 產品咨詢業務聯系:021-51601230 傳真:021-56532303 ![]()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許可證:(滬)-經營性-2009-0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090029 ![]() ![]() ![]() 公安備案號 31010602000199 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許20210003號 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備20220042號 營業執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108676284138X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書:(滬)-非經營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