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方法均有明確的臨床效果,臨床上可根據患者情況和適應證選擇不同方法,以獲得更好的臨床療效。 前列腺增生又稱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亦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病之一。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一月第一期刊登一項研究,研究者分別采用TURP、TUVP、PKRP 3種方式治療BPH患者545例。TURP組230例,年齡51~87歲(平均73歲),前列腺重量20~138 g(平均50 g);TUVP組250例,年齡49~92歲(平均73歲),前列腺重量22~143 g(平均53 g);PKRP組65例,年齡51~89歲(平均72歲),前列腺重量25~127 g(平均52 g)。3組病例術前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剩余尿量(RUV)、最大尿流率(Qmax)、生活質量評分(QOL)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3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尿管留置時間、住院天數、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療效。比較經尿道電切(TURP)、經尿道汽化電切(TUVP)、經尿道等離子切割(PKRP)3種手術方法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療效及并發癥。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泌尿科陳潛等研究人員研究顯示TURP組成功228例(99%);TUVP組成功245例(98%);PKRP組65例均獲成功。TURP、TUVP、PKRP組手術時間分別為38(15~90)、41(25~120)、38(17~120)min,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組術中出血量分別為79(32~310)、75(43~920)、44(25~156)ml,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3組術后平均留置尿管時間分別為4.1、4.2、3.5 d(P>0.05);3組平均住院時間分別為6.2、6.7、5.1 d(P<0.01)。TURP組發生尿道口狹窄1例、TURS 2例、尿外滲3例,并發癥發生率2.6%。TUVP組并發尿道口狹窄7例、后尿道狹窄2例、術中術后出血3例、尿外滲1例、輕度尿失禁1例、附睪炎3例,并發癥發生率6.8%。PKRP組術后并發尿外滲2例,并發癥發生率3.1%。術后3、6個月隨訪,3組IPSS、RUV、QOL均較術前明顯下降,Qmax均較術前明顯增加,但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因此可見3種方法均有明確的臨床效果,臨床上可根據患者情況和適應證選擇不同方法,以獲得更好的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