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頁 > 臨床報道 > 正文 |
滬研發手術導航儀,毫米級數字刀精準切腦瘤 【?2006-04-10 發布?】 臨床報道
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手術室,醫生將為70歲的陳老伯摘除其大腦深處一粒蠶豆大小的腫瘤。關鍵時刻,醫生并沒有全神貫注于手術臺,而是把視線投向了前方的顯示屏。上面,腫瘤及其周圍結構,連同手術刀的位置全都一清二楚。"按圖索驥",醫生手中的手術刀一點點向腫瘤安全逼近。 導航儀開路,指引手術刀一路繞過錯綜復雜的血管、神經,直搗病灶——3月14日,由復旦大學數字醫學研究中心自主研發的高精度手術導航系統全面結束臨床試驗,即將進入批量生產。 長期以來,腦腫瘤切除術的成功率完全取決于臨床醫生的經驗。受手術切口大小的限制,醫生常常無法準確把握腫瘤的切除范圍。切少了,殘余下來的腫瘤必將成為后患;切多了,說不定就會碰到腦干、腦垂體等重要區域,引發患者術后偏癱。臨床統計表明,約有10%-20%的腦腫瘤病例因術中缺乏客觀判斷而導致術后腫瘤殘余,不得不接受多次手術或聯合放療。 為手術刀裝上導航儀,危險重重的手術將變得安全而簡單,仿佛對著"鏡子"摘腫瘤,整個過程一目了然。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臨床試驗表明,這套國產手術導航系統的平均定位精度在2毫米以內,一點不輸給國外同類產品。值得驕傲的是,科研人員還為該系統添加了腦組織變形的校正功能,突破了現有"洋導航"的技術極限。 作為市科委重大科研攻關項目,這套手術導航系統的研發歷經了整整十年。將這個漫長的研究過程濃縮起來說,就是先在計算機上"畫"出患者手術區域的三維模型,然后選取坐標,利用光學定位儀對手術刀的位置實時跟蹤。當醫生在患者身上動動眼角或戳戳鼻子,"鏡中人"都會感同身受,遇到重要的血管、神經,手術刀自然會繞道而行。 有資料顯示,在歐洲,手術導航相關產品的市場年增長率為35%,美國為20.9%。初步估算,未來10年,我國對計算機輔助手術和治療的市場需求將達10億美元。盡管產品還未正式投產,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國產手術導航系統將闖出一片自己的天空。 /**/更多關于 腦瘤 的新聞
《上海醫療器械批發》產品推薦
|
合作支持:中華醫學會 |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家用護理器械商城 | 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 | 醫學裝備協會 |
刊登廣告 | 友情鏈接 | 廣告代理商加盟 | 關于美迪 | 法律聲明 | 隱私保護 | 網站地圖 |
把美迪網放進收藏夾 把美迪醫療網介紹給我的朋友 給美迪醫療網留言
美迪醫療網廣告業務聯系:021-51601230 產品咨詢業務聯系:021-51601230 傳真:021-56532303 ![]()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許可證:(滬)-經營性-2009-0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090029 ![]() ![]() ![]() 公安備案號 31010602000199 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許20210003號 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備20220042號 營業執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108676284138X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書:(滬)-非經營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