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偏頭痛患者的治療要求個體化,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荷蘭的研究人員近期發表了一篇系統性綜述,評估了偏頭痛患兒綜合治療的有效性及患者的耐受性。研究人員從數據庫中收集了到2004年6月為止的所有有關治療18歲以下偏頭痛患者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資料。共有10項研究符合入選要求,其中6項屬于高質量的研究。共包括了1575名患者,平均年齡為11.7 +/- 2.2歲(4-18歲),失訪率為19.8%(0~39.1%)。均采用患者記頭痛日記的方式來評估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如頭痛減輕達50%以上則視為“改善”。藥物治療方面主要評估了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和nimesulide的鎮痛療效,結果發現,與安慰劑相比,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在給藥后1~2小時內改善頭痛的效果較顯著,且副作用輕微。此外還評估了鼻噴或口服sumatriptan、口服rizatriptan或dihydroergotamine、靜脈應用prochlorperazine及ketorolac等非鎮痛治療措施的療效。結果發現,與安慰劑相比,雖然鼻噴sumatriptan能更有效地減輕患者的頭痛癥狀,但其副作用較多。靜脈用藥1小時后,prochlorperazine改善癥狀的療效要較ketorolac顯著。但口服triptans或dihydroergotamine的療效與安慰劑相比無顯著差異。研究人員指出,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和鼻噴sumatriptan等藥物治療能有效改善偏頭痛患兒的臨床癥狀。在評估不同治療措施的療效時,研究人員更推薦大型的、高質量的隨機對照研究。頭痛的臨床改善是最基本的評估內容,今后的研究還應包括患者的生活質量、失學的天數及患兒或家長對治療的滿意度等項目評估。 /**/